相互宝现在关闭了吗(相互宝不能长期存在的原因)

2018年相互宝上线,最早是以“相互保”的创新保险产品出现,后来因为这个产品设计不符合保监会的保险产品要求,在后面进行整改,变成了现在的“相互宝”,也就是大型的网络互助平台,但是仍然是由原产品方管理。它的产品提供方是信美保险互助,保监会批准的一家创新的互联网保险公司,背后股东有支付宝。

借助支付宝的巨量入口,相互宝的客户人数获得了极大的成功。到目前出台关停公告为止,相互宝仍然有着近7,500万的成员。确实他们以“无资金池、后分摊”的模式带动行业快速发展,在提供普惠保障、保障意识普及方面,发挥了一定作用,在过去三年累计救助人数为179127人。

为什么相互宝拥有着这么多的用户,最后还要关停呢?其实我们仔细看一下。相互宝的商业模式有着一个硬伤,而这些硬伤在其他类型的网络互助平台中也一样存在,包括2021年下线的百度旗下灯火互助、美团互助、轻松互助、水滴互助、新浪互助。不过这些运营方并没有遭遇失败,因为通过这些互助平台的建立,他们已经获得了几千万甚至上亿用户的数据,完全有资格转型销售保险产品或者作其他事情。也就是说,作为互联网公司,最困难的用户积累工作,通过网络互助商业平台已经达成了目标。

商业模式的硬伤就在于,每月用户交钱之后,相互宝确实不附加费用,但是如果发生理赔行为,相互宝就需要按照比例支取费用,现在好像是10%。这就触发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导向。假如出现赔付的事件越多,相互宝的管理方可收取的费用就越多。假如管理方想多赚取收入,就会多发生索赔,降低拒赔标准。当然相互宝管理方可能也没有这个想法,但是这样设置收费的方法就会引发这种恶意的倾向。

如果触发了更多的保险索赔,那就意味着,参与相互宝的用户,在下个月就需要付出更多的费用。结果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,相互宝的参与人每年的参与费用越来越高。最终让那些只付出,还没有机会享受到权益的用户,负担的成本也越来越高。

那么在此驱使下,可能参与人的选择就是逐渐退出,剩下的用户越来越少,逐渐循环,最终推动每月参与费用一次比一次高,理论上最终会高到参与人承担不起,只能全部退出。所以按照这个逻辑,其实相互宝这个产品是不可能永远持续的。相互宝的用户数,从最高1亿多人到现在7000多万,也是显示出了这一趋势。

不保的参与人大多数都抱着一个善念,如果自己每月交费,但是用不上,一方面表明自己身体健康,另一方面做了好事。另外一方面随着自己岁数越来越大,只要持续缴纳,有可能未来会用得上。但是经过德先生分析后,大家明白,这个创新产品其实是无法持久的运行下去的。如果想不通,只能说管理方的商业智慧超越了自己的认知边界。

其他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