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来,山东、广东、河北、浙江等地,都出现了养老金提前发放的情况。由于养老金提前发放,次月就不发放养老金了,这样会导致有的老人收支出现一些混乱,确实也不见得是好事。这样的情况还会经常出现吗?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。
养老金提前发放的原因。
实际上,从去年开始江西、山西等一些省份就陆续接入了全国统筹信息系统。由于接入全国统筹信息系统的时间较长,一般都需要20~30天,往往会错过当地的养老金正常发放时间。为此这些地区都采用的是将养老金提前一个月发放的做法。
比如说河北省社会保险服务中心4月12日发布公告,“因企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信息系统部省对接,需暂停业务办理,因此在四月份企业养老金完成发放后,五月份养老金提前发放。”
由此来看,这种提前一个月发放养老金的情况很少,不会是经常出现的。
2022年是我国启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开局之年,很多工作都在逐步推进中。企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信息系统是最基础的一步,毕竟有了全国统一的系统才能够实现各种工作的全国统一调度。
为什么我们要推动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呢?1991年推动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,为了防止系统性风险,养老保险制度是以各个地级行政区为统筹区域。后来我们逐渐提高统筹层次,在2020年底实现了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。
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,并不能够解决劳动力的跨省转移问题。像很多年轻人流出较多的省份,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压力非常大。像黑龙江省2020年底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是负的368.9亿元,全靠国家的转移支付才能够维持养老金正常发放。
年轻人涌入较多的省份,养老保险基金的累计结余规模非常庞大。像广东省居然达到了12338.3亿元。广东和浙江的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只有14%,相比于其他地区的16%,在全国层面这两个地方也造成了一定的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的“浪费”。
各地的地方性补贴补助也是差异非常大的。比如说杭州市的退休老人,每年春节中秋和端午可以分别领取到1200元、800元和800元的过节费,6~9月份有4个月的防暑降温饮料费,每个月有190元的固定价格补贴。北方地区部分省份有一定的冬季取暖费,山东省是1700元,河北省是1240元、1400元和1560元,山西省是3360元,青海省是3900元。
各个地方的退休年龄政策实际上也不统一。尤其是女性灵活就业人员的退休年龄政策上,山东省是要求职工在企业缴费10年以上就可以按照企业普通职工的年龄退休,江苏省是要求在企业工作缴费满15年以上,广东省只要在企业缴费过、退休时不在干部管理岗位上工作就可以按照工人身份退休。实际上,国家推动养老保险全国统筹,有关退休年龄制度肯定也会全面统一的。渐进式延迟退休也会在统一退休年龄基础上进行推进。
总体来说,养老金提前一个月发放,这只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。实现了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以后,通过国家的统一保障,养老金会每月按时足额发放的,不会再出现这样的情况了。